养生有道 知足常乐

  “冷水洗脸、热水泡脚”的养生经,在寒冷的冬季,愈发地被人念叨起来。不少人喜欢约朋友一起泡脚聊天,做做足底按摩,有的一泡就是一两个小时。精明的商家更是推出以“名贵药材泡脚治病”为旗号的足浴疗法招揽生意。中医专家指出,足浴对肩背腰腿关节疼痛、失眠、皮肤瘙痒、咳喘等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保健效果不错,但要注意根据本人体质及所患疾病来选择对症的药材。

  足浴治疗范围广

 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介绍,足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,历史悠久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“摩之浴之”之说,西周时期盛行于宫廷王室,用来洁身、治病、避邪。从唐朝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,至明清进入鼎盛阶段。《金匮要略》、《理瀹骈文》、《牛膝、代赭石、夏枯草等药材来泡,只会越泡越糟糕。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药材,不要被广告宣传误导。

  此外,足浴盆不宜选择平底的,而应选择底部凹凸不平、有按摩作用的盆或桶。中药足浴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。不要用铜盆等金属盆,因为此类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,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,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,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。

  足浴误区逐个数

  误区一:水温越烫越好 时间越久越好

  王昌俊指出,沐足不是简单的“热水泡脚”,水温要有所控制,一般维持在38℃至43℃为宜。这是因为,一方面,水温太高,导致双脚血管过度扩张,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,易引起心、脑、肾脏等器官供血不足,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,无异于雪上加霜;另一方面,水温太高,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,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。

  正在发育期的儿童尤应注意,如果常用过热的水沐足,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、松弛,不利于足弓发育,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。对皮肤温度感觉减退者,如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的患者更要注意,由于对外界刺激不敏感,容易引起烫伤。因此,最好使用有温度控制的沐足器具以防烫伤。

  足浴时间也不宜过久。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一直泡到水全凉了,这是错误的做法。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钟为宜,次数每天1至2次足矣,水量以淹没脚踝为宜。

  误区二:一边足浴一边吃东西

  时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、水果等餐点服务,让客人边沐足边吃,其实此举不利健康。王昌俊指出,饱食后,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,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,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,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。因此,最好饭后1小时后再沐足。

  此外,沐足时不宜用力搓擦皮肤,应避风直吹。皮肤病患者采用药物熏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,但必须征求医嘱,且不可去公共场所沐足,最好在家自己单独用一个桶泡。(徐金龙)



免责申明: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