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琠妙手愈皇子

  □ 张贵才 安徽省黄山市卫生局

  历史上的新安地域,不仅名医辈出,而且有很多的宫廷御医,仅祁门一县,明、清两朝就先后出现了十九名御医,且个个医名籍籍。大凡宫廷御医有通过太医(署)院教育培养的,有通过全国层层考试录取的,而明代祁门的王琠,则因皇子病剧,诸医不效,中宦荐王治之立愈,被皇帝授予直圣济殿御医而名扬至今460多年。

  王琠,字邦贡,号意庵,别号小药山人,生于明·弘治丁巳年(1497年),新安祁门历溪人。王琠原为新安当地单方草药郎中,在邑中悬壶,因其聪颖好学,笃志方书,常奔走于皖南徽州、池州和江西景德镇等地,凡所遇怪症奇疾,每有独到。《甘草膏治愈肾虚无子等单方验方。在京城期间王琠为皇帝、内宫嫔妃和宰相、参议、尚书太史、大理寺、通政司、户部、锦衣卫等文武大臣诊疗疾病,并抢救治愈了大量危急疑难病症,辄因其“之见如神,之胆如斗”而名誉京都。

  嘉靖四十四年(1567年)前后,近70岁的王琠由京城告老还乡,受旨在牯牛降山脚下的故里祁门历溪建造了“五凤楼”(又名合一堂)王氏宗祠祠堂。祠堂结构奇特,分上、左上、右上层3部分,由120根方柱支撑。正厅横梁雕饰龙凤呈祥、五兽车马等图案,楼顶四角上翘呈鱼尾状,宛若老凤偕四只雏凤鸣翔九天,正门两侧立空心雕凿汉白玉石鼓一对,精雕细琢的吉祥物有“龙狮戏球”、“麒麟送子”、“独角龙兽”、“紫鹿银羚”等。460多年过去了,此楼如今雄风犹存,昭示着新安御医历史的功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