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煲汤有滋味
汤有药食之分,汤药治病,汤菜美味。煲汤兼有药食功能,是岭南人的发明,一般都要放些药材以养生保健、防疾康复。
岭南人爱喝“老火汤”
煲得最好的汤称“老火汤”,时髦的叫法为“靓汤”,其用料之精良、用具之考究、用火之技巧,独树一帜,自成一派。煲汤与做菜的最大不同是费时费事,南粤主妇们每天用三四个小时来慢火熬汤,其耐心和细心,是其他地方的女性不能比的。
大街小巷家家户户袅袅的白色雾气幽幽地飘逸在空中,香气四溢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一位美食家感言“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,更是广东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”。南粤气候炎热,人们世世代代煲汤,呵护健康的经验值得借鉴。北方气候干燥,人体更应保持机体足够的水分,以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提供营养,防病祛疾
人体重量的60%是水,而且大约每18天要更新一次。肉和药中的有用成分在水、热长时间的作用下,分解成小分子化学物质,煲出来的汤是油水混合体,内含脂溶性、水溶性的营养保健成分。一碗靓汤,在快速补充必需水分的同时,还提供了各种营养保健物质,可谓一举几得。
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约翰斯·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彼得·阿格雷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,动植物(包括细菌)的细胞膜上水通道(蛋白结构)调节着水分子的进出。已发现的水通道蛋白有多种,有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,有的能允许携带小分子化学物质通过。喝汤可使处于热运动状态的多种小分子化学物质,以大量的水为载体,浩浩荡荡地“通过”水通道进入细胞内,这就不难理解“汤者荡也”的中医药理论及其疗效了。
北芪煲汤功效独特
在众多的常用煲汤药材中,北芪(道地黄芪才能切成独特的饮片形状:斜薄片,厚度1~2毫米,宽1厘米以上,长6厘米以上。
现在喝汤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现代生活的潮流,并上升到“汤文化”的高度,跻身于“茶文化”、“酒文化”等中华文化的行列。北芪煲汤当然不只是用北芪一种药材,也不一定非用北芪不可,可根据季节、地区、气候、生理(如妊娠、哺乳期)、性别、年龄、目的(如保健、美容、康复)等具体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,采用合理的配方和科学的方法,制汤保健,延年益寿。(文卯)